前幾天看了的一部電影,電影的名字叫做《日日是好日》,講述的是兩個大學生一起去學茶道和往后人生經歷。
典子跟隨老師學習茶道十年,在一次茶道練習,老師看到他的動作說,看起來還是這么笨拙。
孔子論語,子曰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!”意思是,復習溫習舊的知識,理解領會知識的道理,并且有新的認知,這樣就可以成為老師。
日日是好日,意思是,每天都是好日子。
看似簡單一句禪語,出自我國云門大師。
無論佛教禪宗,還是茶道,都是他們來我們這里引進過去的。
他們以前一直認為,他們是東方的盡頭。
我們的禪和茶傳過去后,他們如獲至寶,反復學習。
他們的企業經營的非常好,與深入學習和實踐禪文化息息相關。
典子和老師,幾十年如一日重復學習茶道,在不平淡的生活中,體會日日是好日。
非常慶幸,我從參加工作開始,一直從事市場營銷到現在十幾年,我認為這門學科非常深,在這個領域,我一直保持著初學者的心態。
還是前幾天的事情,有一位員工,他28歲,非常想來公司做網絡營銷這份工作。
但是,他的顧慮非常多,他說,他年齡大了,不想隨便找一份工作,因為,要花去很多時間,那也是機會成本。
所以,他找工作要好好考慮考慮。
他要回家考慮幾天。
這樣看來,的確非常浪費時間。
我說,你有這樣的顧慮很正常,你只要確認大方向是正確的。
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快速試錯。
過了幾天,他來了,決定試一試。
公司有專門的上崗培訓,崗前培訓是為了新員工能快速勝任崗位。
他認為,他做了七年的銷售,有自己的一套方法。
我看出來他心滿了。
他的心里已經很難裝下新的知識和東西。
我十幾歲在文摘書刊讀過,空杯心態!這個精神對個人成長太有幫助了!禪理故事是這樣的。
很久以前,有一位學佛造詣很高的人,他聽說,寺院來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,他到寺院拜訪,在寺院與其他來往人交談時,他態度非常自大,毫不謙虛,感覺高高在上。
老禪師知道他來,非常恭敬地接待他,并為他沏茶。
杯子里的茶很快就滿了,可是老禪師還在倒。
他不解地問,“大師,杯子已經滿了,為什么還要往里倒?“
大師說,“是啊,既然杯子水已經滿了,為什么還要倒呢?”
大師要表達的意思是,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,為什么還要到我這里求教呢?
這就是空杯心態禪理的出處。
人若想要改變自己,首先要有一個端正的態度,把自己的心想象成一個剛剛清空的杯子,只要這樣,內心才能容下更多的東西。
我上學讀過專業書籍我都保留著,一直在書架上放著。
有一些我做過筆記,有一些感覺沒有學好,還想再學學。
可是呢?這些書,伴隨我十年了,我都沒有翻看過一次。
直到三年前,兒子的書越來越多,我的書又舊又多,為了給他騰書架,我找來了一個收費廢品的人,幾十元把書全給他。
自從沒了這些舊書以后,我的心里竟然有種空空蕩蕩的感覺。
我竟然很想學我的專業書籍。
我開始購買了新的書籍,開始看書學習。
賣掉舊書,清空書架,如同清空我的內心,重新有了學習的欲望。
空杯心態,學會放下,能放下,才能裝下更多。
喬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演講非常著名的一句話:“求知若饑,虛心若愚。
”
李小龍也非常喜歡空杯心態的禪理。
他說,“清空你的杯子,方能再行注滿,空無以求全。
”
在我看來,心態就如手機或者電腦的操作系統,如不能與時俱進,快速迭代升級。
只能被末位淘汰。
唯有空杯精神,終身學習,才能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