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媒體在今天說起,已經火熱了很多年。
很多想做自媒體又沒有做的人會想:做自媒體的人這么多,現在在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做自媒體還有人看嗎?這個話題我認為要從根源說起,我把它分成五個時代:
個人主頁時期
從互聯網在中國興起,每個想在網上展示自己的人,都想在網上建設個人網站。
當時的國內很多很多門戶網站都提供虛擬主機空間服務,方便有能力的個人能在平臺上搭建個人主頁。
博客時期
搭建個人主頁平臺的復雜性,催生了博客的誕生。
每家門戶都推出了自己的博客平臺,要說其火的要算是后來新浪博客,新浪運用了明星的知名度把博客做大,明星用博客,徐靜蕾其出名。
同時股票經濟類的博客成為新浪博客的熱門。
新浪的博客雖然很熱門,但是不太會寫作的人多,用博客還是很困難,畢竟博客用的是網站內容管理的模式,一般人寫個三五百字很困難,相對表達自己的當時心情或者點評很不方便。
微博時代
在移動互聯網來臨時,新浪推出了微博,只需要140字,這個書寫簡單快速,同時運用粉絲關注模式,并把運營新浪博客的經驗帶到微博上,大量的明星名人開始使用微博,還有一些專業的微博大號運營團隊誕生,移動互聯網下自媒體誕生。
微信時代
看微信發展了這么多年,騰訊對待微信如對待新生嬰兒一般,并沒有在微信上增加亂七八糟的內容和功能,依然簡潔如初。
微信推出的公眾號也是被隱藏在訂閱號里面。
在這個人人微信的時代,訂閱號越來越火,做自媒體的人越來越多。
自媒體時代
隨著自媒體的熱度,催生很多平臺如:搜狐公眾平臺、百家號、還有新出的熊掌號、今日頭條號、大魚號、簡書等等等等,像這樣的新媒體平臺大大小小還有非常多。
企業以及個人紛紛涌入這個自媒體時代。
這正應了微信的廣告語:在小的個體,也有自己的品牌。
新媒體不新
自媒體、新媒體這些詞在今天提起,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詞和熱門事兒。
企業里有了新媒體崗位,而這樣的崗位人才,目前在人才市場非常稀缺。
老自媒體人早已經轉入微信公眾號里,其少也發展了兩三年。
傳統媒體也紛紛進來,依靠自身實力,已經成為大號。
很多人的訂閱號隨著時間的增加關注的越多,越看不過來。
那么問題來了,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那么多,還有人看嗎?
當然有人看,用微信的人這么多,在微信公眾號里看自己關注的領域內容,已經養成一種習慣。
現在的公眾平臺已經不是轉載一篇文章就有人看、有人轉發、有人關注的時期。
目前,好的訂閱號一定是垂直、專業、原創,跟得上時代的。
這樣的號將會有很多很多的粉絲關注和追隨。
這么說,做自媒體,其好是專業領域內容,也可以是實時點評或者文學類,其好是高原創度文章。
畢竟,原創才是文章價值所在。
所以,做自媒體人,不分早晚。
但我想告訴你一個秘密: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如何做,想法并不會在其初就完全成型。
只有當你去做這件事時,才會變得逐漸清晰,你只需要做的就是開始。